【西门熊猫】植物辨识系列之六十四:谁道海棠依旧
本帖最后由 西门熊猫 于 2015-10-22 07:55 编辑
古人造汉字很有意思,比如堂和棠,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都是上面有个扁扁的高尚的"尚"字,代表天朝传统屋顶华丽的房子,堂字下面有土,代表地基.<<礼记>.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由此可见堂有很严格的规定,而棠顾名思义,下面有木,代表一种可以种在"高尚"的建筑物前的木本植物.我们知道,天朝早期主要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而蔷薇科植物正好就是温带植物,而且花枝招展还能结果子,因缘际会,这个棠成了某些蔷薇科植物的代名词,种于大堂之上.厅堂之间.比如梨属的棠梨,棣棠花属的棣棠都是如此.
棠梨
棣棠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敬请真正尊重和理解!
地皮植物-------姬岩垂草!
草本植物阅读5312评论2
狸藻科食虫植物开出纯真的彩色小花
草本植物阅读1265评论1
西门熊猫版主
本帖最后由 西门熊猫 于 2015-10-22 22:03 编辑
所谓没有最好看,只有更好看,有些蔷薇科植物的花朵和体形超过了棠梨和棣棠,盛放的时候花如海,喜欢单字的古人居然给它们加了个定语海,也有人说来自海外(但这个海外绝不是我们理解的海外代购的海,而是类似海子的内陆淡水湖泊,因为所谓的唯一本土种类垂丝海棠就比较喜水),故名.后来还加上了秋,棠字的内涵随之慢慢丰富和变化.
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的天朝古人没工夫欣赏花卉,大家都比较穷,吃和繁殖比较重要,《诗经•卫风•木瓜》名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其中木桃就是木瓜海棠或贴梗海棠,汉朝也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25—前128年)提到柰,而“柰”是指中国本土的绵苹果及小果类苹果属植物,类似海棠果,和我们现在吃的苹果不是一个概念.到了唐朝国力大增,人们开始吃饱了没事儿干,有闲心赏花,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贾耽《百花谱》说海棠是“花中神仙”.到了宋朝,经济中心南移,变得特有钱,海棠梅花等蔷薇科植物开始受追捧,居然有了海棠专著《海棠记》和《海棠谱》。北宋沈立《海棠记》曰:“尝闻真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独步于西州矣。”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你懂得.元明清的人没啥出息,萧规曹随就好.
2015-10-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海棠里的四大天王
我们知道蔷薇科植物即使在自然环境下,繁殖方面好多时候都无节操没底线,杂交成性,老幼不分,3P5P也不新鲜,直接导致品种多多,傻傻难分.我们古人就很晕,把海棠看成一类,但是近现代的植物分类学把它们分成两类,分别来自苹果属和木瓜属,稍微介绍一下:
最北方最常见的西府海棠(苹果属)
这个我小时候常叫成媳妇海棠,以为是谁家老婆种的海棠,后来才知道这货据说产于晋朝西府(现安徽和县)故名.西府海棠在整个华北华东地区很多,又叫海红,到了秋天还有小苹果可看,因为来自苹果属,所以是真正的小苹果.这小苹果不但能看还能吃,北京蜜饯里的海棠就是这个做的,如果您吃到的是货真价实的话.
2015-10-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秋海棠科现在隶属葫芦目,和我们常见常吃的瓜类家族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这个看它们类似的叶片也能猜个大概.秋海棠科大部分植物来自秋海棠属,而秋海棠属有上千种原生品种,位列被子植物老六,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们等开发到江南或更南的地方才看到它,记录它.确切记载到明朝才有,明人所著《采兰杂志》云:“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所以秋海棠也叫断肠花断肠草,实乃相思过分有断肠的赶脚罢了,而不是啥吃了断肠的毒药,比喻被谣传成了真事儿,我也是醉了.
现在我们很容易就能见到各种秋海棠,天朝也有好多野生品种,枝插叶插都很容易成活.以前也发过贴专门介绍,不再唠叨.
2015-10-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