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习借鉴盆景的造型元素,茶花才会更美有境界

chami

2009-02-11

本帖最后由 chami 于 2009-2-14 17:31 编辑

你说呢      

枝线的空间美

浅谈枝线的空间美      广东 阳江 曾宪烨 盆景是立体的视觉造型艺术,向有“无声之诗,立体之画”的美喻。欣赏盆景首先要从作品的整体神韵、造型、主题的表现综合印象开始,进而深入探究作品的头、根、干、枝、配盆、装饰、几架搭配的匠意表现是否合理出色,印证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从而 得到美的享受。头、根、干是树桩的先天条件,枝是后天培育的重点,可塑性最强,对桩景的构图、造型、主题的表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出枝位置、出枝角度、配枝多少,展幅多少,这是枝的整体空间美 ;用哪种枝法去配合造型?枝的长短、节奏 、 空间变化怎样才是最美?这是培育重点枝的要诀。枝的起托位置也就是常说的第一托,一般来讲是在成型后桩高的黄金分割点也即是0.618处为好,枝的出枝角度,平面俯视时前枝与后枝一般与干身成90度角,左前枝、左后枝、右前枝、右后枝则与干身成45度角较好,这样的出枝,空间感较强,可塑性更高。图一:90度角与45度角的出枝。大树型的作品如果左右都采用90度角出枝,又少用前枝和后枝补救,则作品明显给人单薄之感,图二。由于树种和环境因素的不同,有时出枝角度不尽人意,这就要人为地加予调矫,最明显的就是将90度转为45度,国画大师关山月画梅,十分注重梅枝的空间变化,对桩景的造枝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在二维空间中,线是面的边界;在三维空间中,形是构成面的体,线则附形体的边界而变化。盆景是三维空间艺术,好的桩景要做到前、后、左、右四面饱满,面面可观,这是对作品整体空间的要求;枝,特别是重点造型枝,就要注意其空间的三维变化,既要有力感,又要有节奏有韵律,特别要有纵深变化。常见一些人的作品,枝线是有收尖过度,但却缺少空间变化,象塔一样一节节地砌上去,剪了五节仅相当于长一点的一节,这哪来的节奏、韵律、空间美可言,图七。上、下变化的枝属二维空间变化,在平面表现上最为出色,透视中属侧投影,照片上能完全显现枝线的形态特征。岭南盆景主要技法之一就是蓄枝,以剪为主扎为辅,这就有了三维空间变化的基础,通过剪后留芽确定今后的枝走方向,(上下、前后、左右),就能人为地使枝线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空间变化,使枝线符合造型要求,并在侧投影中出现纵深的立体空间感。通过年功的积聚,使作品更耐看更有韵味。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图十二。 http://www.bonsai.gd.cn/bbs/UploadFile/2007-6/20076137583439499.jpg

相关阅读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26阅读2958

chami助理花坛师

多看“盆景论坛”,慢慢学习品味

2009-02-11回复

chami助理花坛师

:s113

2009-02-14回复

chami助理花坛师

节奏、韵律、空间美

2009-02-14回复

chami助理花坛师

本帖最后由 chami 于 2009-2-14 17:37 编辑

枝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Post By:2007-6-13 7:59:00

                                枝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阳江   曾宪烨                             

有运动就有节奏,节奏无时无刻不在。音乐、舞蹈特别注重节奏是人所共知,但建筑、雕塑、造景、书法、枝线等同样要讲节奏就少为人知。高低起伏、长短顿挫都成节奏。绘画构图中讲究运动线、动势线,桩景造型同样也讲运动线、动势线(见图一:作品造型中的整体节奏、动势线)。音乐中的节拍、声音的大小高低、这都是节奏的问题。不同的音调、音阶、节拍就产生不同的曲调,2/4拍的节奏是强、弱,3/4拍 节奏是强、弱、弱,4/4拍 节奏是强、弱、次强、弱……进行曲不同于圆舞曲,广东音乐中的步步高同样不同于金蛇狂舞,千姿百态由此而成。

有节奏就有韵律 就有美感。中国书法讲究字的行笔疾迟、张馳有度、大小变化;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长短争让,留空布白。状如墨猪,形如布算,是对那些通篇字少骨力、大小一样、无节奏的评价,(见图二)。引伸到枝线就是全枝粗细一样,没有收尖过渡,节与节之间基本等长,无变化、无起伏、无强弱、也就无节奏可谈(见图三)。

书家在书写下笔之前都有一个经营位置、通篇考虑的过程,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变化 、疏密变化 、中轴变化 、干湿变化、墨色变化、侵行争让、留空布白、落款印章等都要作到全局考虑,心中有数,大体明确。随着书写的娴熟,意到笔随,或急或缓,随意而为,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见图四:王羲之《三月十三日帖》;注重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争与让,见图五,宋人诗句:上海 钱茂生书)。有心的读者尽可从中领悟其的章法布局、节奏变化 。桩景创作中,截桩定托、构图取势、枝法布局、留空布白、侵位争让、疏密对比、配盆装饰、几架搭配、实是异曲同工。

盆景是自然界的缩影。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季及环境的变化,枝线中节与节之间自然会出现长短、高低、前后、左右、上下、硬角、软角的变化 。桩景造枝中人为地强调一节比一节长,一节比一节短或节节等长都 有背自然规律。随意,按照造型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才是可取的最为合理的办法(见图六:曾宪烨雀梅作品《艰苦岁月》中长短互换,软、硬角兼用枝)。

线条由顿、挫、波、折、收缩、积聚、扩张、扭曲、软角、硬角变化而 表现出力度美,由长短、起伏 、上下、左右、表现出平缓、急湍、险峻、跌宕而出现节奏美 ,再由力度美、节奏美 形成整体的韵律美。韵律最能反映出 作品的整体风貌和特质。“疾如脱免,势如惊蛇入草”,这是张旭草书行笔中悬腕运笔,力透纸背、产生节奏变化、从而形成狂逸的态势、合而为韵律所致(见图七: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大开大合、恣意纵横则是宋黄庭坚书作所特有(见图八:宋黄庭坚书)。

平缓的枝线给人安定祥和之美(见如图九:台湾余庆源榕树盆景)。激热恣意风吹式的枝线给人抗逆、奋发向上之意(见如图十贺淦荪风在吼)。轻飘柔软的枝线给人温馨浪漫的感觉(见图十一:曹友卿制作垂枝梅)。粗壮厚实的枝线给人健壮阳刚之美(见图十二:黄磊昌雀梅盆景)。大起大落,硬角连用的枝线给人奇屈险峻之态(见图十三:蒋金村作真柏)。向上升腾的枝线给人欣荣、激热、抗奋之感(见图十四:台湾黄文焕作黄槿)。……等,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桩材、不同的枝线、不同的节奏、产生出不同的韵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由此而生

2009-02-14回复

chami助理花坛师

本帖最后由 chami 于 2009-2-19 18:37 编辑

谢谢海浪的鼓励与支持,不谦虚了,因为学过点美术,所以对外型比较注重,并不是就要作成图片盆景的效果,适当吸收一些象“枝出四面”。。。。。的中国绘画理论,破除“鸡爪子”-----三个枝条从一点出且成一个平面的造型。。。。。。枝条的梳密穿插更符合美学规律。。。。我们的茶花会更上层次。

2009-02-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