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小松花园探访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帖最后由 黑达 于 2011-6-22 10:35 编辑
结束了东京的行程,下一站是山梨县的石和町,团队要在那里住上一晚,体验日式温泉。
到达石和的时候已近傍晚,大巴车拐进一条小路径直开下去,沿途出现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花店,装饰得各有味道。其中有一处是在路边不远的一个空地上,隐约看见有很多近半人高的月季在售卖。心里不由得有点兴奋,开始期待酒店不要离这里太远。正想着,左手边又出现了一座花园,乍看上去规模不大,还不等细看,车已经开出去好远。好在,不大一会儿,那间叫平成的酒店就到了。
在日本的这几天,很直观地感受到日本人对园艺的喜爱。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总能见到住家在院墙内栽种各种树木,多以经过精心修剪过的松柏为主,看上去精巧细腻,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有些人家也会在大门外沿墙摆放些盆栽花卉,以天竺葵和月季较为常见。即便如此,在这样一个小镇,能有如此多的花店,还是让我有点意外。
到酒店安顿好,见离晚饭还有点时间,随手拿了小相机,便沿着来时的路往回步行。一路上不时被些个小店铺、小景致吸引驻足,就这样走走停停,大概走出有一公里的样子。此时的我有点茫然,也不知道那花店也好,花园也好还到底还有多远,完全没有概念。看看时间,放慢脚步,正犹豫要不要折回时,来时曾经路过的那座花园突然出现在了眼前。
莎士比亚2000、瑞典女王、龙沙……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品种,天啊!怎么会!整个人完全被震住了!因为爱月季,也大概了解过日本的月季产业比展得比较好,但因为这一程是并非自由行,所以对在日本探访花园根本没有过任何设想。而这一刻,在石和这个小镇,居然就这么不期而遇了。那份惊喜与激动,爱月季的人都懂吧!
流连了一会,心情尚未平复,却蓦然发现这还仅仅是花园的外部景观而已,而里面又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可很显然,店门已经关闭了。也许是我那种强烈的渴望被主人感受到了吧,这时,从花园里走出一位老妇人,个子不高,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经验告诉我,在日本用英语问路要找年轻人,所以我没想到居然可以和眼前这位两鬓斑白的日本老妇人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老人说花园要第二天上午9点才会开门,我告诉她说自己是一个来自中国的月季爱好者,意外遇到这座花园,并被它的美丽深深吸引。当得知我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石和时,老人家回手拉开了铁门,微笑着做了个请我进入的手势。
一脚踏进这个花园,看着满满的各色花儿,我才明白过来,这分明就是一座玫瑰花园。It’s so beautiful, beautiful……我都忘了我到底说了多少个beautiful。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表情和语调一定有够夸张,但一切确实是那一刻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
虽然标签上从名称到特性介绍都是一点不懂的日文,但我仍然能够辩识出一些品种。 Graham Thomas,Charlotte,Crown Princess Margareta,Rondsa……老人家在一旁陪着我看,偶尔纠正我认错的品种。接着她把我带进这个房间,里面除了花,还有各种工具、资材、书籍以及由月季衍生出的一些工艺品和家居品。
在花园里一边转一边拍照,天很快就黑下来了。离开前,老妇人让我等一等,一路小跑去,回来时手里多了两本册子,说是送给我的,令我很是感动。
走出花园,抬头看了看门前的牌子,认真记下了名字——Komatsu Garden。
回到房间,翻看册子,是2011年Komatsu Garden的品种目录。又从相机里导出刚刚拍的照片,由于照度太低,效果不佳,有点沮丧。脑海中突然闪出了一个念头——第二天起早再去一趟,即便不开门,在园外拍拍也好。就这么定了!想到这儿,一阵兴奋。而此时的我还不知道第二天会有更多的感动在等着我。
木本植物阅读1823评论2
杜鹃花季---日本皋月杜鹃日之丸
木本植物阅读2234评论2
杜鹃花季日本皋月杜鹃------红红火火
木本植物阅读1477评论2
杜鹃花季-----日本皋月品种五彩五色
木本植物阅读1704评论3
山上别墅后花园的“旺山红”
木本植物阅读648评论1
黑达见习院士
本帖最后由 黑达 于 2011-10-9 16:34 编辑
由于团队8点就要出发奔富士山,我推算了下时间,凌晨五点就从酒店向花园出发了,这次背上了我的EOS 5D。小镇的清晨格外宁静,空气清新。就这样不急不缓的走着,迎面遇见两个日本中年人主动向我问候,对于习惯于不和陌生人说话的我有点突然,还好那句“我哈腰……”我会,赶紧补上一句,只是说得有点羞涩。
再次来到Komatsu Garden,虽然没有太阳,但光线明亮,和前一天傍晚看时感觉又不大一样。门口的小停车场多了辆微型货车,车上载满了月季,感觉像是停了一夜。要知道,这一切就在完全开放的公共道路旁。
车上的花很美,乍有些看上去是熟悉的品种,但也不敢随便辨认。
虽远不及里面大花园的规模,但路边这个小花园造景精致,从摆设到色调都有股浓浓的欧风,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拍着拍着,一抹阳光洒了进来,但很短暂。
从六月下旬起开始开设园艺课程的海报。
好些花儿开得正浓。
是“瑞典女王”没错吧!(当时以为是女王,现在仔细一看叶子,确定并不是。)
是树月哦!
2011-06-21回复
黑达见习院士
本帖最后由 黑达 于 2011-6-21 13:14 编辑
可能是我眼睛长得比较小的原因,不仅在国外,连到北京王府井都曾有人拿我当韩国人。老爷子问:Korean? 我说No, Chinese.我以为老爷子的英文和昨晚那位老奶奶一样灵光,就自顾自的用英文说起来,什么是月季迷,什么昨晚来过,就想在外面拍拍照等等,但显然老人家似懂非懂。即使语言不通,人也可以通过目光来交流是吧!他分明是读懂了我眼神中的那种渴望,拉开大门,和昨晚那个老奶奶一样,微笑着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年纪七十开外,但看上去十分硬朗,头戴白色遮阳帽,眼镜后面是一双小小的眼睛,一脸慈祥。他示意我随便拍,然后就自顾自的忙去了。一瞬间我还满怀歉意地在想是不是自己把老人家吵起来的,一拍脑门才知道这想法还真够糊涂,没听说过园丁喜欢睡懒觉的。而且老爷子下身围着的那条豆绿色的长围裙和脚下蹬着的那双胶靴分明说明人家正在劳作。
一个人徜徉在花海中,内心是满满的幸福感,眼睛不够用,镜头也不够用。
架子上摆的都是包括David Austin在内的欧月苗,每盆的售价是3675日元,按现在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大概是290元,可不便宜。
Chalotte的优雅让我格外着迷。
小伊甸让我感觉亲切熟悉。
各种样式的花架在园中随处可见。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角落。
其它
2011-06-21回复
黑达见习院士
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园丁出现在我的身边。他用日语夹杂着英文单词,告诉我哪些是欧洲的品种,哪些是日本的,哪些又是中国的。老人可能是被我的热情所打动,特别把我带到一株中国月季前。这时语言不通的问题来了,老人干脆俯下身去,顺手拣起一块碎瓦片,在地上写了起来。他讲的是中国月季何时传入欧洲,又是怎样与当地的蔷薇进行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以及中国月季在日本的发展等等。两个人写了很多,又随手在土上一抹再写过,讲到兴头上干脆就跪到地上。汉字、符号,夹杂着手势,语言不通的一老一少就这样聊得很开心。
老人站起身来,把我带到最边上的一个玻璃花房,里面有他正在繁育的新品种。这是5月20日刚完成授粉的。
这株已经结了大大的种荚。
老人说条盆里这些是2月初播下的种子,有的已经开花了。花房里还有些用微月做的小盆景,老人特别指着那些陶瓦盆,说它们都是来自于中国。
2011-06-21回复
黑达见习院士
本帖最后由 黑达 于 2011-6-21 13:17 编辑
从花房出来,老人又把我叫到花园前庭的一间客室。房间是西洋式的,采用了半开放式的设计,坐在这里就可以把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
墙壁的隔板上陈列着一些书籍和重要访客与老人的合影。房间里的一应摆设也都离不开月季。老人介绍说,花园里陈设的画都是被称作“玫瑰画家”的皮埃尔.约瑟夫画作的复制品。回来后查了资料,他是法国皇室的宫廷画家,被酷爱玫瑰的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邀请到她在巴黎郊外建造的花园,完成了被世人称为“玫瑰圣经”画册。
Kamatsu Garden产品图册封面画也是画册中的一幅。
老人从内屋拿了本书出来。说到书名,虽然不懂日语,但从字面也能看个大概。他特别翻到有关中国月季的章节指给我看。
又翻到这里。根据这幅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画作考证,中国月季至少在800年前就已经传入了日本。
2011-06-21回复
黑达见习院士
老人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小松孝一郎,正是这座花园的主人,Kamatsu Garden即是小松花园,而前一天热情接待我的那位老妇人也正是他的夫人。这座从1968开始创立的花园,凝聚了小松先生一家人四十几年的心血,是爱好,也是事业。至此,这位日本老人带给我的感动已经太多。语言不通,这种心情要如何表达呢?向老人要来了纸笔,把自己的名字和感激的话写在了上面。
回国后,一边整理照片,一边回味这座美丽的花园。看着与小松先生的合影,回忆两天中这对日本老夫妇对我热情的接待,仍旧十分感动。我在想,这一趟日本之行,能巧遇这座花园,是我和月季的缘份,然而,更加令我珍视与难忘的是与这对日本老园丁的缘份。
望着我那一露台的月季,我在想,不久的将来,等它们美丽绽放时,我要拍一张照片给小松先生寄去。
-完-
2011-06-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