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新芍药和伊藤氏芍药
本帖最后由 Anatoly 于 2010-8-25 21:27 编辑
本文是美国芍药协会网站Harvey Buchite的文章Intersectional Peony and Itoh Peony的中文翻译,中文版权归翻译者也就是本贴发帖人所有 拒绝转载
原文地址 http://www.americanpeonysociety.org/index.php?moduleId=cgkcUjNV&articleId=E1G98hp1
一些专业名词和解释
芍药属已经独立为芍药科,只有两个属,芍药属的成员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牡丹和芍药(另一个属是白根葵属,只有白根葵这一个种,它是日本独有的植物)。而芍药属分为三个组,分别为牡丹组(就是我们熟悉的牡丹),芍药组(我们知道的芍药,以及原产在欧亚大陆的各种芍药)以及北美芍药组(原产在北美洲的两种芍药)
芍药也和月季一样,分为很多类群,列举如下
1 中国牡丹
这个类群包括中原牡丹,江南牡丹,西南牡丹,日本牡丹
2 紫斑牡丹
这个类群包括紫斑牡丹(原生种以及实生苗和品种)
3 黄牡丹
这个类群包括有黄牡丹血统的各种牡丹,比如海黄,金晃,金郅,金阁,公主等
4 中国芍药
这个类群包括大部分观赏芍药,不仅仅是产自中国和日本,还包括欧洲和北美的传统品种,因为这些品种的源头来自中国和日本 5 新芍药(杂交芍药)
中国芍药和黄牡丹的杂交种,比如花园之宝,本文介绍的内容
6 原生种
比如草芍药,川赤芍,块根芍药,杨山牡丹等产自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原生种
=================================
杂交芍药(下称新芍药)是芍药属中组间杂交的产物(比如芍药和牡丹杂交)。芍药属植物虽然只有区区四十多种,但是却被归类为三个组。(分别为牡丹组、北美芍药组、芍药组,译者注)而仅仅在芍药组中,种间的差异就非常大。同时芍药属中大部分观赏品种,正是出自芍药组。因为亲本是不同的植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芍药和牡丹在组间杂交的过程中都能成功,虽然只要不开花,杂交芍药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诸多新芍药,都是中国芍药系和黄牡丹杂交系的后代。为了纪念第一个成功得到芍药与牡丹的杂交品种的日本人Toichi Itoh,新芍药也被称为伊藤氏芍药。在路易斯-斯密瑙的努力下,这种新的芍药终于在1969年出现在芍药目录的限量抢购名单中。
新芍药有着和双亲类似的特征。强健的叶片像极了牡丹,在生长季节末期,枝条也会轻微的木质化。即便如此,大多数地上部分在冬天还是像芍药一样枯萎——就像生怕你们不知道它的双亲之一是芍药一样。在来年春天,地下的芽又会发育成枝条长出地面,开出一朵像极了牡丹的大花。
这种全新的品种为牡丹和芍药的育种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带来了以往在牡丹和芍药中稀有的黄 色,1960年代末初上市就得到了广泛的注意,市场极有潜力。除了黄 色,美国的育种者也杂交出了粉红、橙色、复色、喷点、洒锦以及花瓣边缘呈现深粉至黄 色的镶边品种。和牡丹不同的是,往往这类芍药一根枝条上能开多朵花,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群体花期长达五个星期。
在新芍药发展的早期,成熟的种子难得,能发芽的种子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罗伊-佩松、唐-贺令沃兹和罗杰-安德松这样的育种者对其产生了兴趣,美系新芍药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品种。比如1984年唐贺令沃兹培育的“花园之宝”以及1986年罗杰安德松培育的“芭茨拉”,这两种也是享有盛名的美国芍药协会金奖的获奖品种。达维-瑞兹在黄牡丹杂交上的成果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罗杰-安德松在新芍药杂交的事业,甚至最近唐纳德-罗-史密斯登录的由他杂交出的诸多新芍药中也流着达维-瑞兹杂交的黄牡丹的血液——虽然前者杂交的新芍药还未在市场上销售。
新芍药的杂交通常以中国芍药系为母本,黄牡丹系为父本。而唐-罗-史密斯已经成功得到了以黄牡丹系的牡丹为母本,中国芍药系的芍药为父本;以及中国牡丹系的牡丹为母本,中国芍药系的芍药为父本的实生苗。这个成果大大地鼓励了那些致力于培育芍药和牡丹新品种的育种者,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芍药的育种中去——至少让他们比此前多用点心——并且也让他们尝试了其他可能的父母本的组合。
通常来说,那些已经有名字的新芍药品种通过分株来繁殖;使用牡丹作为砧木芽接或者枝接也能获得成功,而组织培养也被证明是增殖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繁殖手段让新芍药的价格比起五年前来降了两成以上。
新芍药一定是牡丹和芍药的未来。